生命科学院芦秀丽教授团队在肾结石形成机制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
我校生命科学院芦秀丽教授团队在人类肾结石疾病形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被国际泌尿领域权威期刊美国泌尿学杂志Journal of Urology(影响因子5.1分, JCR泌尿与肾区1区,Top期刊)在线发表。
芦秀丽教授团队致力于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如核酸数据库、蛋白数据库以及各种疾病相关SNP数据库等),通过计算和模拟筛选确定疾病相关信息如重要的疾病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关键蛋白等,然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功能验证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在肾结石相关机制研究中,团队筛选了肾结石相关蛋白SLC26A6(一种草酸转运蛋白)的可能的致病单碱基多态位点SNPs,通过扩大病例研究证明SNPrs184187143(G539R)与肾结石疾病发病风险相关。该SNP位点位于SLC16A6的STAS功能域,分子动力学研究结果证明这个arginine到glycine的突变会导致相关功能域两个氢键的丢失,而改变蛋白功能域的结构。
这一成果第一次揭示了草酸转运相关通路的异常可能导致肾结石疾病发病的新关联,为进一步研究肾结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文参见:Xiuli Lu, Deliang Sun, Bo Xu, Jichuan Pan,Yanhong Wei, Xu Mao, Daojun Yu, Hongsheng Liu, Bing Gao. In silico screen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 study on nsSNPs associated with kidney stone in SLC26A6 gene. Journal of Urology. 2016 Jan 23. 2016, 196(1):118-123
(http://www.jurology.com/article/S0022-5347(16)00134-8/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