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快讯  师资力量  招生与培养  教学建设  科学研究  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校友之家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成果>>正文

生命科学院李东来副教授团队在大杓鹬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20-12-25 14:30  

李东来课题组与北京师范大学、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人员合作首次揭示了具有不同迁徙策略的同属杓鹬的种群变化与其食物专一性、取食灵活性和人为干扰有关。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张菁为学生第一作者。

      食物专一性(diet specialization)是同域分布活动物种之间产生生态位划分,降低食物竞争的重要基础。物种能否对食物资源进行灵活的选择和利用可能是衡量一个物种能否更积极的适应环境变化的指标。随着黄渤海地区滨海湿地面积的急剧下降、人为干扰的增强,依赖该区域进行迁徙的鸻鹬类的种群数量呈现不一样的下降趋势。量化同域分布的不同迁徙物种的食物专一性和取食灵活性以及人为活动的对其取食效率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物种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和物种如何更积极的适应环境变化,进一步为物种和栖息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分布在潮间带滩涂湿地和盐地碱蓬盐沼湿地的甲壳类(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宽身闭口蟹)和多毛类(以沙蚕为主),大杓鹬对滩涂螃蟹具有更强的取食专一性,相较于白腰杓鹬,其取食灵活性明显较低。大杓鹬在春季停歇期间对螃蟹具有更大的需求,且人为干扰对其取食率存在消极的影响。白腰杓鹬在潮间带滩涂的取食率相较于盐地碱蓬要更高,而大杓鹬没有差异。大杓鹬在中途停歇地所表现出来的取食专一性可能与长距离迁徙物种所面临的相对较短的取食窗口期而要达到食物摄入率最大化有关。此外,人为活动的加剧将降低大杓鹬的取食率。在生境类型逐渐发生改变的过程中,物种如何灵活的调整其取食策略以适应环境是影响其种群能否生存的原因之一。

该研究以“Differences in dietary specialization, habitat use and susceptibility to human disturbance influence feeding rates and resource partitioning between two migratory Numenius curlew species”为题,于20208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在线发表。辽宁大学李东来副教授为本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316, 3191154046831301888)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MS‐154)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2771420307216#fig3

https://doi.org/10.1016/j.ecss.2020.106990

生命科学院   

20201225

 

上一条:生命科学院芦秀丽教授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症相关蛋白DHCR24的神经保护功能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
下一条:生命科学院万冬梅教授及其科研团队于校A级学术期刊Avian Research发表学术论文2篇